贊助商連結

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

按需要分析負擔

昨天說了人生價值計算的返法,今天談談按需要分析的計算。

按需要分析的做法比較複雜,首先要計算出受保人的家庭負擔,例如有否父母或弟妹要照顧,如果結了婚,那太太所需要的生活金額也要計算,而若有了小孩子,孩子的養育費用,甚至教育基金的金額也要一併考慮。

例如,供養父母的金額是每月$6000,而預期增長率跟通脹(4%)同步,預期所需年期30年,那計算得出支付父母所需要的生活費大約為250多萬...太太每月生活費為$8000,預期所需年期為60年,那太太的生活費現值則約是790多萬。

這些負擔數字是以現金流形式顯示,有時並非以簡單的平均時間值計(每期相同金額),而是以不規則現金流(不同時期的金額會不同)去計算。

例如,孩子現在每月養育金額是$3000,6年後入讀小學時減少至每月$1500,而12年後要入讀中學,生活費又提升至$2000,到入讀大學時生活費可能增至每月$3000,再加上通脹因素,這就要用CashFlow Model 去計算了。以此計算,這筆供養費用的現值大約要64萬...

教育基金方面,現時大學費用支出每年為四萬二千元,四年總共16萬,計算18年通脹後約需35萬...

好了,計算好家庭負擔後,再計算一下個人資產及負債。這方面比較簡單,例如要供樓的人士,尚久銀行的按揭金額就是負債,但千萬不要把正在居住物業的價值放進資產那一邊,原因是居住物業是打算留給家人居住,而非打算賣出來償還債務的,所以這所物業根本不可能套現,亦不應計入資產一類。至於股票類資產,個人習慣只計算其50%-80%的價值,因為始終沒人知道將來的股價會如何,為保守起見只計算部份價值較好(若是藍籌股,可以計80%,若是二三線股,則只計算50%好了)。

如此,計算了所有資產及負債,就可以知道個人的保障需要了。例如若果以以上情況計算,假設現持有股票(藍籌股)約50萬,另有一層200物業,尚久銀行120萬,那總資產就是四十萬(五十萬的八成),而總負債則是1,259萬(250萬父母+790萬太太+64萬子女+35萬教育基金+120萬按揭)。換句話說,所需的保障額就是$1,219萬!

「嘩!足足要一千二百多萬的保額,那保費不是很貴嗎?我買不起哦!」

是嗎?但大家有否留意到在那一千二百多萬當中,有很大部份是有固定年期的(例如,樓宇按揭的部份,只要物業供款完畢,就可以取消了!),甚至乎這些金額是會隨年期而減少的(例如,十年後,家人的生活年期將會減少,那時的所需現值亦會減少)。

因此,根本沒必要去投保一份終身儲蓄人壽計劃,較好的做法是以定期壽險來提供足夠保障,而每五至十年再作檢討,需要時把保額減少...好了,如果那一千多萬是以定期壽險來投保大約要多少錢呢?答案是約$1,500(30歲男士,非吸煙),一千多元只佔收入的4%-6%,絕對不能夠稱之為多。試想想,只要從收入中撥出4-6%就能夠為家人提供足夠的保險,而這筆金額更加會隨年期而逐漸減少,實在是值得認真去想一想。

當然啦,除了要為家人提供足夠保障外,自己亦應該有足夠的醫療危疾及意外傷殘保障,以防萬一。

沒有留言:

我的書架